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展示中南大学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校新闻中心和校档案馆联合推出系列报道——《用数字说话,看中南巨变》。
学科建设
学科,尤其是国家重点学科,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反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标志。我校的学科建设,在改革开放30年间,突飞猛进,为学校的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1986年至1988年,国家教委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首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共遴选416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有4个学科入选,占总数的0.96% ;
2001年至2002年,国家教育部开展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共评选出964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大学成功申报17个,占总数的1.8%;,入选数居全国高校第15位,
2006年至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展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中南大学6个学科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占总数的2.1%。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8位。
1978-1986年,学校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2007年分别增加到256个和577个。分别增长7倍和5.5倍。
30 年来,中南大学作为依托单位,分别重点建设了“粉末冶金”、“医学遗传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人类干细胞”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高速铁路建造技术”、“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此外,还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学校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办学规模
改革开放30年,从在校学生人数和办学层次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稳步提高,中南大学已从30年前以教学为主的三所单科性行业院校,发展壮大成为今天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978年,合并前三所学校共有在校本科生7066人;硕士生92人,没有博士生和留学生。
1983年,合并前三所学校总计在校本科生人数增加到8191人;硕士生增加到486人,博士生15人。
◇1988年,合并前三所学校总计在校本科生人数增加到11493人;硕士生1177人;博士生84人。
◇1993年,合并前三所学校总计在校本科生12494人;硕士生1121人;博士生267人;留学生5人。
◇1998年,合并前三所学校总计在校本科生19072人;硕士生1121人;博士生1804人;留学生62人。
◇2003年,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后,在校本科生32882人;硕士生5649人;博士生2253人;留学生229人。
◇2007年,中南大学在校本科生33114人;硕士生11661人;博士生4135人;留学生408人。
本科生、硕士生人数分别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增长了3.68倍和125倍;博士生人数比1983年增长275倍;留学生人数比1993年增长80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促进了师资水平、师资结构的不断提高和优化,学校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为核心、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30年来,我校教师中:
5人入选中科院院士;12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158人,
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314人;
博士生导师485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8人,
“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3人,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8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
“国家教育部跨世纪 人才培养计划” 14人,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9人。
现有在编专任教师2637人,教师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78年,教师中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84.4%、12%、0.4%;1988年,为56.6%、33.2%、10.6%;2007年,36.5%、36.9%、26.7%。
教学建设
30年来,学校始终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始终紧扣时代社会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稳步、健康地发展本科教育。
改革开放30年,学校共承担:
国家级教改立项54项、
省部级教改立项105项、
校级教改立项677项,
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5项,
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95项;
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高校排名第8);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国家精品课程25门,(全国高校排名第8);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全国高校排名第5);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全国高校排名第五;
5部教材入围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
72部教材获得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获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70项,经费资助70万元;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价,评估结果为优秀。
条件建设
30年来,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发展。其综合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幽雅的环境,优良的办学条件,学校已成为莘辛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合并前, 1983年三所学校占地面积2308亩;1988年为2321亩;1993年为2975亩;1998年为3385亩。
2003年,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后,学校占地面积为2905亩。
2007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5118亩。
合并前,1983年三所学校图书馆藏书共114.17万册;1988年 为207.7万册;1993年为231.68万册;1998年为311.71万册。
2003年,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后,学校图书馆藏书共296.6万册;
2007年,学校图书馆藏书达到422.34万册。
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占地面积已达380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2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03万册,电子书刊总量达120多万册,文献数据库达92种。
对外交流
多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多国的系列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并以此大大增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三十年来,学校先后与英、美、日、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等国外30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研究关系。现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有几百人次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合作科研;并聘请了一批长期外国专家和外教来校科研或任教。
学校每年派出几百人次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进行深造、讲学、合作科研。从2007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资助我校100名优秀学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学习深造。
科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态势,创造了一大批标志性科技成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合并前,1978—1982年,三所学校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3项,其中国家级27项,省部级166项。
1983—1987年,三所学校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2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291项。
1988—1992年,三所学校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76项,其中国家级27项,省部级349项。
1993—1997年,三所学校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15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部级298项。
1998—2002年,学校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53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242项。
2003—2008 学校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22项,其中国家级36项,省部级286项。
2001年—2007年,学校授权专利263项,专利实施率达70%。
到2007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连续五年保持年递增率25%,2007年达8.36亿元,进入全国高校前10位。
自1998年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学校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
“十五”以来被SCI、EI、ISTP、SSCI和CSSC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70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数保持在全国高校前20位;
近七年来,学校建立了80余家学科性公司,年产值近100亿。
附属医院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附属医院快速发展,已逐步发展为实力雄厚、技术精湛、设备先进、服务优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十年来,学校附属医院由2所发展到3所。
三所附属医院医疗建筑总面积达73、75万平方米。
三所附属医院现有编制床位4285张。
三所附属医院年门急诊量为292万余人次。
三所附属医院总手术台数达78000多台。
三所附属医院医疗设备总值10、3亿元。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3 家医院已成为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已跻身于全国“百佳医院”行列。
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合并前,1978年三所学校共有共产党员2775名;1983年为3281名;1988年为4845名;1993年为5762名;1998年为7642名.
2003年,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后,党员人数为11620名;2008年,全校党员达到17282名。年均发展新党员近500人,相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校党员数增长了6倍多。
目前全校共有二级党委(总支)42个,党支部523个。
2000年以来,共有 27个基层党组织评为省级先进集体。1人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9人次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湖南省党建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