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再次续约,中国人独立操办的湘雅医科大学
1924年7月,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联合创办湘雅“十年协定”届满。经双方反复磋商,决定继续合作办学,并于1925年5月8日,再次签定了续约十年的协定。
续约与第一次协约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1)、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
(2)、湘雅医科大学全权为中国方面管理,学校董事会完全由湖南育群学会负责产生;
(3)、湘雅医院仍然由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双方共同管理,并由双方派代表联合组成医院董事会。
合办湘雅的续约,送请北京国务院、内政、外交、教育等部,以及湖南省长公署、内政、教育各司审批,均准予备案。
根据续约的规定,改组了校、院董事会。湖南育群学会选举曹典球为湘雅医科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共同推选龙绂瑞为湘雅医院董事会董事长。
其时,湘雅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正遇上孙中山先生在该院住院治疗。应同学们的请求,孙中山先生挥毫题写了“学成致用”勉词。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刘望龄教授考证,这幅词是孙中山先生遗留后世的题词绝笔。
4、复办、改名,摆脱办学困境的举措之一
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11月,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进军长沙,湘雅的学生积极响应,纷纷走上街头宣传鼓动,高呼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开办工人夜校等,一时湘雅的工潮、学潮迭起。由于人们把茅头直指当时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那么涉及到湘雅校园,人们就将锋芒对准了胡美等外籍侨民。在声势浩大的排外浪潮中,胡美等外籍教师离湘后,颜福庆等中方教师也相继离开了湘雅。期间,部分湘雅学生纷纷投笔从军。教师的离去,学生的从军,加上社会环境的动荡,1927年初,湘雅医科大学宣布不能开学,医院宣布停诊。是年2月,长沙的湘雅校院董事、省政府官员及各界公团士绅,在董事长曹典球的主持下召开联席会议,议组湘雅维持会,医院随即开始日常诊务。
1929年春,时任内政部卫生署署长的前校长颜福庆来湘雅视察,商议学校复办事宜。他主持了湖南育群学会的特别会议,重组了由25人组成的湘雅校董会;任命王子玕博士为湘雅医科大学校长,兼湘雅医院院长、湘雅护士学校校长;确立学制为七年。当年秋两次招考预科生,编为预科甲、乙两班,9月14日,47名新生正式入校上课。
1931年4月,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立案;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5、西迁、国立,摆脱办学困境的举措之二。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与1933年的抗日长城之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更大规模侵华战争的企图昭然若揭,有道是“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书桌”。怀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湘雅首届校友张孝骞,毁掉他与北京协和的三年聘约,于1937年7月1日离京,取道山西返回母校——湘雅医学院,受聘为教务长和内科教授。不久,因院长王子玕已担任江西国立中正医学院院长,无暇顾及湘雅事业,湘雅校董会联席会议推荐张孝骞代理湘雅医学院院长和护校校长。1939年8月,湘雅校董会正式选举张孝骞任湘雅医学院院长,兼湘雅医院院长、湘雅护校校长。
1937年11月24日,长沙城首遭敌机轰炸。接着,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人心惶惶。国难当头,湘雅向何处去?解决办学环境的安全问题迫切在眉睫。为保全湘雅医学院教学设备,保障师生安全,继续为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人才,张孝骞和校董们决定迁校。然而,美国人天真地认为:即使长沙沦陷,湘雅仍可依赖屋顶上的美国星条旗保护,阻碍迁校。
1938年7月,校、院董事联席会议议决迁校,组织迁校委员会,并推定(美)顾仁教授代理医院院长。学校迁往何处?初定迁桂林,因广西方面要求战后湘雅留桂林;之后定迁贵阳。
8月上旬,迁校委员会议决迁校于贵阳,但五、六级学生、护校、医院全体留湘。是月,各部仪器、标本、图书及办公要件陆续迁运贵阳。9月,教职工及一、二、三、四年级学生陆续赴贵阳。
10月24日,在贵阳东山举行第25学年开学典礼。当时全院在校各年级学生6班共120人。本学院在贵阳与中央医院协议合作,以该院为学生实习机关,学院各科临床教师前往该院协助医疗诊务。
11月,日寇侵入湘北。是月12至14日,长沙发生“文夕大火”,由战场后方转入前方。本院五、六级学生被迫离开长沙赴贵阳本学院就 学。12月,在沅陵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湘雅护校迁此续办,刘泽民教授担任分院院长、护校校长。
1939年1月,湘雅护校召集流散沅陵的本校学生,收容常德流难沅陵的学生计55人,正式复课。4月,学校在贵阳次南门外石垌坡建临时教舍,竣工后迁入授课。增设湘雅医学院贵阳疗养部。7月2日,举行贵阳临时校舍落成仪式。随后,在湖南增设湘雅医学院耒阳分院。8月16日,校董会公选代理院长张孝骞教授继任院长。12月8日,本学院举行建校25周年纪念大会。
湘雅医学院西迁后虽为私立,但就学校经济状况、物资添置而言,均系湖南育群学会呈请湖南省政府拨款支撑。由于战事旷日持久,物价飞涨外援断绝,学校财政仅靠湘省政府的微薄津贴,实在难于支撑。迅速解决经费来源,是维持办学生存的关键。
为了摆脱困境,院长张孝骞不得不发动一场将湘雅医学院改“私立”为“国立”的运动。
1939年12月9日,张院长赴重庆向教育部提交湘雅医学院国立案申请。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原则上同意接受国立案请求。
1940年6月11日,民国政府国务院第469次会议通过湘雅医学院国立案。8月13日,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发训令(高字第26404号29年8月13日)私立湘雅医学院改称国立湘雅医学院。自此,湘雅每年得到教育部拨给的教育经费20万元,从而缓解了经济困难,维持了办学的运转。随后,院长张孝骞亲自择定的国立湘雅医学院院训为:“公勇勤慎、诚爱谦廉”。
湘雅医学院国立后,湘雅医院和湘雅护士学校仍为私立。为了加强湘雅三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并与雅礼会取得联系,张孝骞筹备成立了湘雅医事中心,由曾约农任董事长,张孝骞担任执行秘书。
1944年冬,日寇侵犯贵州,占独山,威胁贵阳,湘雅医学院被迫匆匆结束了在贵阳整整六年的办学生涯,于12月8日——校庆30周年之际,再次踏上了流亡之途,迁往四川重庆的杨公桥。1945年3月上旬,湘雅医学院无偿借得兵工署重庆杨公桥三栋大仓库,作为临时办学点,使学校续办。高年级的临床教学得以在高滩岩的重庆中央医院照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