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升档案馆(校史馆)干部职工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档案馆(校史馆)建立“学用结合促发展”集体研学机制,创建“政治学习+专家讲坛+集中研讨+案例分享”的立体化常态化学习模式,实行“一周一题、一题一讲、以讲带研、以研促干”的学习研讨制度,推进理论学习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3月4日,全馆以《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再认识与思考》为主题举行首场研学活动,张朝晖馆长主持,向禹研究馆员作专题讲座,全馆职工参加研讨。
以学促干: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
学习会上,张朝晖馆长强调,每周开展集体研学活动是推动档案馆(校史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以政治学习、业务研讨筑牢思想根基、破解工作难点,实现职工素养、业务水平、服务效能三提升,在全馆形成学用结合、以学促干的浓厚氛围。

专家领学:解码高校档案工作新使命
向禹研究馆员进行专题辅导和领学,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为切入点,结合个人研究深刻阐述了高校档案的意义与价值、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再认识、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的思考。他说,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治理能力的体现;档案是学校的根,校史是学校的魂,是源源不断的文化生产力,构建集体记忆促进身份认同,更是学校各类管理活动闭环的重要一环。高校档案工作正面临“新时期新要求、新法规新标准、新业态新特征”,档案人员要从档案保管员转向档案研究员,实现基础凭证服务向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文化服务等多元多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发挥档案工作的“存史咨政育人”作用。
笃行致远:打造学习型专业队伍
张朝晖馆长总结指出,向禹研究馆员的讲座既是对档案工作的理论提炼,更是对实践创新的精准指导,全馆职工要深学细悟,对标提升,深刻认识档案人员的使命担当:“专”是立身之本,要在档案数字化、资源开发、服务创新等领域深耕细作;“精”是成事之要,要以研究思维破解发展瓶颈。全馆职工要结合岗位实践开展专题研究,让学习平台成为能力跃升的“加油站”、改革攻坚的“策源地”。
(一审:向禹 二审:曹阳 三审:张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