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9点,我校档案馆为更好开展校史研究工作,特邀请原中南工业大学基建处副处长兼校绿化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姚诤老同志到档案馆进行“口述档案”的访谈。姚老热情很高,欣然接受我馆的邀请,并赠与我馆他编撰的关于校园绿化理论与工作实践的专著《绿草篇》一书。档案馆副馆长汪瑞芳、档案馆校史研究室黄珊琦、李君老师以及文学院来馆实习的三位大四学生参与了采访。
在一个小时的讲述中,姚老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口述了他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经历以及耳闻目睹学校发展的往事历程,重点对学校本部的老建筑“和平楼”与“民主楼”的历史进行了生动的回顾。他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后,日本侵略者加紧进攻我国华北地区,原国立清华大学考虑撤离北京,南迁办学,选址长沙岳麓山脚下,建成了两栋校舍——即现在的“民主楼”、“和平楼”。1938年4月,日寇野蛮轰炸长沙,刚竣工不久的清华校舍未能幸免。一栋校舍(即现在的民主楼)后面的小礼堂炸了一个角,楼房外墙被敌机机枪扫射,弹痕累累。后来清华大学放弃了已破坏的校舍,从危难中的长沙西迁昆明。
2002年11月,长沙市政府公布的《长沙市近现代历史建筑(地段)保护项目》中有35处历史建筑(地段)受到重点保护,其中包括了中南大学的“和平楼”、“民主楼”。
采访后,校档案馆诚挚邀请姚诤先生加入正在筹建的校史研究会,希望姚老在有生之年为学校的校史研究做出贡献,姚老爽快答应。
学校档案馆为了抢救和挖掘学校的宝贵资源,也为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有计划地在离退休老同志中进行抢救性的“口述档案”采访工作,真正使学校的历史做到横不漏项、竖不断线。
